微信公众号
邮箱 办公平台
122017/10

城市筑梦者——徐文卫董事长接受《鄞商》杂志封面人物深度专访

发布者: 浏览次数:5461 次


 2017年9月总第14期《鄞商》杂志以整整9个版面的篇幅,报道了宁波建筑业“领头雁”——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文卫的奋斗历程及宁波建工的创新变革路径。徐文卫还荣登《鄞商》杂志封面,成为当期杂志的封面人物。(报道全文如下)
徐文卫:城市筑梦者 
    当我们站在高达228米的摩天大楼、宁波商业地标建筑——宁波商会大厦顶层会所俯视鄞州新城区的时候,还是被震惊了。深蓝色的全玻璃幕墙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顶部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高耸入云,有一种奔腾向上充满力量感。透过落地玻璃窗,可俯瞰脚底下南部商务区川流不息的车流、芳草如茵的绿地、连绵的楼宇。当年,法国著名设计师Jamil simon DadaD 曾在考察大厦后,竖起拇指由衷地说:“这是一幢令人敬畏的建筑。”
    宁波商会大厦、国际会展中心、中国银行大厦、中国宁波港口博物馆、世纪东方广场、凌江名庭、万豪酒店、宁波财富中心、宁波市行政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这些标志性建筑作为“宁波高度”、“宁波速度”、“宁波质量”和“宁波水平”的亮眼标签广为人知,几乎都与宁波建工有关。宁波建工董事长徐文卫,这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专业的高材生,见证了宁波这座城市的锐变。如果说这是一个造梦者的时代,那么徐文卫无疑是这座城市的造梦者之一。
    日前,宁波建工再次荣登2017中国民企500强、财富中国500强和2017浙江省综合百强企业榜单。而在去年,徐文卫作为当时唯一一位宁波企业家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八年来,徐文卫开启了“新建工时代”:他积极参与宁波建工股份制改造,并带领宁波建工于2011年8月成功在上交所实现IPO上市;从年10多亿元产值发展到年200多亿元;从传统的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为融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建筑工业化于一体的全建筑产业链,成为宁波建筑业的“航母”。 
    厚积薄发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作为宁波建工的董事长,徐文卫或许没有这样的豪情壮志,但他总想着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让城市更美好。他希望改变产业,不仅仅是把楼造好。
    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徐文卫面色温和,语气柔缓,对每个也许不知回答了多少遍的问题,从不敷衍回避,全然没有那种企业强人的霸气。显然他将这种温和宽厚的性格带入了自己的企业,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及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已成为企业文化。
    对于学土木水利建筑专业出身的徐文卫来说,生来就和建筑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在任何时候,他都会对工程设计图纸充满兴趣、迸发出热情。
    这种热情,源于早年的基层经历。1989年大学毕业后,徐文卫辗转来到温州,参与他人生的第一项工程:浙江省重点项目温州发电厂一期210米烟囱工程。
    清华高材生参加建一根烟囱?每每说起这个经历,很多人都不相信,在进入工地前,徐文卫也不敢想象这样的画面:整天和一群民工混在一起,白天跑工地,晚上蹲办公室,拧钢筋、画图纸,这种生活,一过就是2年。
    “穿胶鞋雨靴下工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但能够学以致用,我就非常快乐。”对于这段日子,徐文卫更多充满感恩,如果没有这样摸爬滚打的经历,就没有今天的他,更没有今天的宁波建工。
    在宁波建工内部有种说法:企业的发展跟不上领导者的思路。换成圈内的说法则是:如果你想知道未来建筑业的趋势是什么,去看下宁波建工下步会干什么,也许会给你有所启迪。
    造房子简单,但把房子造成一种艺术的人,肯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在同行眼里,属马的徐文卫就是这样一个人:冲劲十足,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和创新,你很难跟上他的脚步。 
    匠心打造
    因为出身技术员,徐文卫更有工匠之心。立体化、多维度思考产品,像工匠一样慢慢琢磨、理解、塑造自己的市场环境,这种根植于基因中的理念,推动徐文卫打造首屈一指的“宁波建工模式”。
    这些年,宁波建工出过不少好工程,多次获得过中国建筑行业最高质量奖项——鲁班奖。哪件作品最满意,徐文卫的回答永远都是:“下一件作品最满意”。追求完美,进无止境,在他身上,这种自信,常常会不经意的流露出来。
    2008年建成的宁波万豪酒店,是万豪集团有史以来第一次一次性验收通过的项目,工程还拿到了当年的鲁班奖。承接万豪酒店的难点在于,酒店每一间房都要能看到江景,浴室用的是全天然的大理石拼贴墙面,一块拼花拼错,就得重新返工拼贴。“钱损失不说,关键还是返工的压力。”徐文卫说。
    这样的压力可想而知。最多时候,工地上有十几支工程团队、上千人同时作业。谁先做?谁后做?如何保障衔接过程不犯错,如何保护做好的成品?这是很大的考验,但宁波建工做到了,就连挑剔的专家组也给出了挑不出毛病的高评价。
    2016年建成的宁波财富中心,全钢结构、全玻璃幕墙,188米的楼高,整体造型像是一朵没有盛开的郁金香,作为华丽的、市中心地标矗立在三江口,宁波建工在宁波建筑史上创造了若干个第一。
    宁波建工还参与了南部商务区水街、宁波商会大厦等建设,在宁波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大厦群,尤其是标志性建筑中国银行大楼,创造了许多第一;宁波市的大小医院和学校,有一半出自宁波建工;中山路历次改造、整治、提升,都与宁波建工有关……说起这些,徐文卫如数家珍,颇有自豪感。
    温州金融科技文化中心PPP项目,是市级特色小镇。计划打造集民间金融服务、科技文化众创、各类文化展示与教育、民间金融文化论坛、旅游接待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公共服务平台,由宁波建工全程参与设计、施工、设计、装修,是一个典型的EPC+PPP项目。
    示范区工程前后仅花了80多天时间,就以“宁波建工”的速度,在一片空地上顺利完成了从桩基开始到室外工程结束的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示范区即小镇客厅的建设任务,创造了宁波建工温州速度。在装扮一新小镇客厅里,各种效果图和实物模型全方面、立体展现出未来财富小镇新风采。
    徐文卫说,宁波建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这样的底气不是任何人可以有的,各个团队间紧密合作,高效率的运营,使得宁波建工在业界始终占据领先地位。
    平日走访工地,徐文卫最喜欢眺高远望,在鳞次栉比的建筑中,寻找宁波建工的影子。他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自我的肯定,也是一种自我的激励。
    创新变革
    “建筑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市场,需求持续爆发,分散、混乱、痛点明显,你必须主动求变。”骁勇善战的徐文卫已然磨刀霍霍,无畏战争。
    当家不易,何况是几千人的一家大公司。2010年,注定是徐文卫一生中最难忘的年份。那一年,44岁的他成为宁波建工的董事长。
    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不仅机构众多,人员也多。上任伊始,宁波建工就把发展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但骨子里有股倔劲的徐文卫,很快展现出他善于管理的一面。在理清内部机制后,他把重心放在了工程创新上。他说,再传统的行业,也势必要用创新去立足市场。
    为了使生产方式更契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当年,他反复组织试验,研究总结出绿色超流态结构混凝土应用技术,减少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拓宽了产品适用领域,在生产实践中获广泛好评。
    技术员出身的徐文卫,把技术创新打造成宁波建工的立业之本。有了技术创新,才有核心竞争力,团队间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出团队合作的效能,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每一个从事建筑业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宁波建工的企业文化,其中就流传过“爱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说法。
    徐文卫深信,和谐的企业观有时比待遇更能留住人。如今,在宁波建工,教授级的高工有20多名,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师、注册设计师等总人数超过830人,企业拥有60多项国家专利、30余项国家级、省级工法;2013年,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徐文卫是宁大等院校的客座教授,新员工入职培训,只要有空,他都会主动给他们上第一课。一来彼此熟悉,二来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更多认知。“建筑行业不比其他行业,没有基层的历练,是不可能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多跑到一线,多去历练,这是很好的成长。”
    培养为主,引进为辅,这八字深深印在徐文卫的脑海中,形成建工的人才培养机制。每承接一个项目,他都会让年轻人深度参与其中,一个企业的良性循环,是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人才梯队,“给年轻人多一些实战机会,他们成长快,企业收获得也多。”
    现在的宁波建工,无论管理团队还是工程团队,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互补的良好局面。徐文卫告诉我们,在他们公司,很多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各项工程的主要负责人。
    知人善用、以人为本,道理谁都懂,但要用到刀刃上,不是嘴上说说。徐文卫的感受是,一是要人尽其才,二是关怀备至。做工程是很枯燥的一件事,业余生活单调,有时一日三餐都顾不上。作为过来人,徐文卫清楚个中滋味,“让每一个建工人快乐工作。”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 
    建立生态圈
    “从投资、开发设计,然后到施工,到整个构配件的生产,物业管理,到更新、维护、改造,再到重建,我们已形成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徐文卫不无自豪地说。
    往小看,建筑业只是造造房子;往大看,它却关联着一整条产业链。说起这条产业链,徐文卫来了兴趣,拉高了声调。他说,有研究表明,全球超过50%的能耗都跟房屋建筑有关。节能、节水、节地、节电、低噪音、低排放,造得好,造得更绿色,这一切都依赖于研发。
    从设计、建造、维护的全产业链模式,迎合了未来建筑市场的新方向,宁波建工走在前头,先发优势明显。他希望,有朝一日宁波建工能成为业内区域EPC的领军者,即拿到一份概念图,就能完成设计采购施工所有建设程序直至交钥匙的工程。
    在西方国家,建筑行业的EPC模式占有率已经超过80%,而国内才刚刚起步。“不提早布局,就会出局。”徐文卫的判断不无道理,2016年8月,住建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
    事实上,在规划纲要出台之前,徐文卫就已经在行动了。在每年投入营收千分之五研发资金的基础上,他把目光瞄向了更广阔的领域,通过产业兼并、产业衍生,实现了“跳出建筑,发展建筑”发展态势,涉足勘察、设计、建筑工业化、市政、园林绿化、云数据存储等产业,开启了“新建工时代”。
    2012年12月,完成与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资产重组。
    2014年3月,收购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5月,收购南非安兰证券。
    2015年8月,参股中经云数据存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每一次大动作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把业务做得更简单,把市场机遇抓得更准,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
    徐文卫说,看似平淡无奇的建筑市场,总会带给自己许多启发,这种启发也是城市变化所需要的。建筑的美,城市的美,越比较越有进步空间,宁波建工就要做这样的事情。 
    社会责任
    徐文卫牢记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他非常认同格力董事长董明珠的一句话,当企业拥有社会责任和担当胸怀,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大。在媒体采访中,徐文卫不止一次说过,“对个人而言,吃饱穿暖就很幸福了,每天能够有休息就够了,剩下的时间能为社会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企业壮大,伴随而至的是社会责任。成立于1951年的宁波建工,是中国建筑业国有企业改制A股主板IPO上市第一股、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市纳税排名五十强(宁波纳税第33位)、直接解决就业人口三万多人,是宁波民企的一张名片。
    对于自己的社会责任定义,徐文卫谦虚地表示,一是对员工负责,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二是对社会负责,让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这些年,无论个人还是宁波建工,徐文卫从未停下过履行社会责任的脚步,所在单位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浙江省慈善机构工作奖、宁波市十大慈善民营企业等荣誉。
    2006年,企业在当时交通闭塞的象山高塘岛投资8000万元兴建建材加工基地,当年实现税收400多万元,解决了上百名村民就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宁波建工向四川汶川地震捐助冬衣被2.2万余件,捐款135万余元,全方位全过程参与青川灾后重建,先后派出2000余人参加了灾后援建和灾后重建;参加“甬黔携手、万人助学”捐款20万元;出资25万元建造贵州三穗甬报希望小学等等。
    2011年,宁波建工与原江东区慈善总会建立慈善帮困基金伍佰万元,用于各种扶贫帮困的需要。
    2013年捐助38万元用于余姚市路灯管理处抗击“菲特”台风购置工程抢险车一辆,用于余姚市路灯管理处抢修、维修路灯,加快恢复灾后生产。
    2016年.出资10000元用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刚边乡平正小学购买电脑及配套设施,出资150000元定向捐赠用于宁海县桑洲老年文化礼堂,其余交入当地慈善机构...……作为企业家的徐文卫,由此多了一个社会公益家的身份。
    徐文卫说,建筑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建筑行业更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创新研发技术、深耕节能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化施工。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一体化实施等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
    “徐兴造筑功,文昌卫大风。”这是好友以徐文卫名字创作的一句诗词,他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每逢访客,向来低调的徐文卫,会因此难得高调一回,“这是我人生的写照,时刻在提醒我,把工程做好,把房子造好,尽好社会责任。”